上周被一个开发商朋友邀请去土拍现场观摩,那阵仗简直像明星开演唱会。可转头刷到中指研究院的数据,心理直犯嘀咕。二零二五年前七个月,百强房企销售额跌了13.3%,拿地金额却暴增34.3%。这唱的哪一出?开发商突然集体上头?市场一夜回暖?别急,容我慢慢道来。
房企们不是在"狂欢"而是在"挑食"。现在地方拍地精得很,主城区低密度高得房率的"靓地"集中放量。我跟某房企投资部的老张聊过,他眼睛发亮:"这种地以前抢破头都见不着几块!”说白了如今市场缺的不是房子,而是让人心动的好房子。只要产品够硬,依然有人愿意掏真金白银。所以开发商敢出手底气就在这儿。
他们真正怕的从来不是拿地而是拿错地。表面看百强房企拿地金额飙升,但细看地图火力几乎全聚焦在一二线核心区的黄金地段。那些普通地级市或大城市边缘板块?多数房企依旧绕着走。更关键的是土拍盛宴的主角清一色是国央企,多数民营房企还在场外犹豫徘徊,整个市场的主旋律仍是审慎收缩。
至于某些城市新房价格"上涨"?别急着欢呼。去年10个新盘里5个刚需5个改善,今年变成4个刚需6个改善,平均价自然被改善盘拉高了。再加上新盘得房率普遍提升,相当于单价里多"送"了几平米能不贵吗?这种"结构性上涨"与其说是市场自发火热,不如说是政策与供给调整下的价格"托举"。
所以什么"第四代住宅"概念听听就好别太当真。如果你真想押注楼市,记住"三核":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、核心品质。这类资产未必暴涨但安全垫足够厚。当然前提是你得跨过那道高高的价格门槛。真正的楼市难题藏在聚光灯之外。
克而瑞5月数据触目惊心:全国拟收储闲置土地中,三四线占比竟高达84%(5437公顷)!这些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才是销量基本盘与库存高压区。上一轮靠棚改货币化强拉三四线这次恐怕只能靠时间慢慢消化债务。有些房子真的等不起下一个周期;有些价格离真正的底部还有距离。
站在2025年中的楼市十字路口,我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复苏信号,而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大分化。国央企重仓核心资产,三四线深陷库存泥潭,政策能托住底线却抹不平这日益深刻的裂痕。对普通人而言与其猜测风向,不如盯紧口袋深度与那"三核"标准:内的累积,在收缩的时代安全比野心更重要。
51配资网-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-炒股平台杠杆-如何开户炒股买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